期刊
  出版年
  关键词
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
Please wait a minute...
选择: 显示/隐藏图片
1. 基于TRMM卫星的近10 a甘肃临夏降水变化特征
杨文月,马金辉,杨文凯
干旱气象    DOI: 10.11755/j.issn.1006-7639(2014)-06-0934
2. 华家岭2008年电线积冰的变化特征与气象条件分析
尹宪志,任余龙,杨子和,杨文月,黄成秀
干旱气象    DOI: 10. 11755/j. issn. 1006 -7639(2013) -03 -0530
3. 甘肃临夏州冰雹气候特征及短期预警系统
马旭洁,陈树,任余龙,杨文月
干旱气象    2012, 30 (2): 293-297.  
摘要1318)      PDF(pc) (578KB)(741)    收藏

利用临夏州6 个气象站1971 ~ 2007 冰雹资料,分析了冰雹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; 然后用NCEP 再分析资料,计算和分析了40 例区域冰雹过程( ≥2 站) 中的动力、热力因子,归纳了冰雹发生的环流类型及短期预报流程,建立了基于冰雹物理模型释用的短期冰雹预警系统。结果表明: 2000年前冰雹发生频率的变化比较平稳,其后便急剧减少,由M - K 气候突变检验得出, 2000 年为一突变点; 冰雹主要发生在4 ~ 10 月,6月大部分站达到最大,而到10 月基本消失; 下午到傍晚时段( 17: 00~ 19: 00) 发生冰雹的概率最大,冰雹发生频率和海拔高度相关性较好。冰雹发生的环流类型可分为:蒙古气旋型、新疆槽发展型、新疆脊前冷平流型、高原低涡型、高原高压北部锋区型。

参考文献 | 相关文章 | 多维度评价
4. 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次大暴雨发生机制研究
任余龙, 杨文月, 武学琴 , 马旭洁 , 贾晓琴
J4    2010, 28 (3): 315-321.  
摘要1254)      PDF(pc) (1216KB)(1807)    收藏

2007年8 月25 ~ 26 日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发生1 次成灾十分严重的大暴雨过程。利用NCEP( 1° × 1°) 资料对暴雨的影响系统、水汽输送进行了分析,并用位涡理论对此次暴雨的发生机制进行了研究。结果表明: 副热带高压边缘强盛的水汽输送,暴雨区上空强烈的水汽辐合是暴雨发生的重要原因,暴雨发生前的强烈不稳定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热力条件; 此次暴雨过程中,西北冷低压槽在青海东部和甘肃中部影响较弱,它在气压场上表现不是很明显,仅在暴雨区附近形成弱风切变; 而325K 等熵面位涡对此次暴雨的发生系统具有明显的指示意义,高值位涡的冷空气沿着陡峭的等熵面下滑到底层,由于位涡守恒,从而促使低层垂直涡度急剧增大,从而导致了此次暴雨的发生。

参考文献 | 相关文章 | 多维度评价